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21:31:02  浏览:95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1年11月23日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1年12月16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 理
第三章 就 学
第四章 学 校
第五章 教 师
第六章 经 费
第七章 奖 惩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三条 全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五条 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必须落实到乡镇。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主管部门。
实行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提出任期内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其政绩考核时应将实施效果作为一项内容。
第六条 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和普及程度,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城镇和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在1995年前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本世纪末,全省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义务教育实施规划和方案,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城镇和农村在制定总体建设规划时应将义务教育设施列为重要内容,并与当地实施义务教育规划相协调。

第二章 管 理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全省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划、措施、检查验收标准和办法;组织全省义务教育的实施;制定校舍建设标准和教学设备标准;负责全省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安排、落实和管理,负责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
(二)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方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安排落实教育经费;督促、指导校舍建设和教学设备的购置;培训小学教师;管理、考核公办和民办教师;检查、监督义务教育的实施。
(三)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制定的普及义务教育方案,负责本辖区内义务教育规划的实施;提出合理设置初中、小学的意见,并管理教学工作;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调配公办和民办教师;统筹统发民办教师报酬;改善办学条件,保护学校校
舍、设备和场地,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关心教师生活。
第十条 国营农(林)场、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小学、普通初级中等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行政上接受其主办单位领导。在实施义务教育和学校教学业务上,接受所在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第十一条 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设立教育督导机构,建立基础教育督导制度,负责对本辖区义务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按年度对义务教育进行检查验收,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实施情况,接受检查、监督。

第三章 就 学
第十三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都应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因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须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并经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招、聘用应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
第十五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义务,保证使其适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迫使其辍学而务工、务农或经商。
第十六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免收学费。有条件的地方可免收杂费;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执行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收取杂费的标准和办法。禁止另立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减免杂费。对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的子女免收杂费。
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已实行免收杂费的,仍按原规定执行。
对前三款规定免收杂费的,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应按减免杂费的金额拨给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给学校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和挪用。
第十七条 非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小学免收的杂费,由办学单位自筹资金解决。
由社会力量承办的义务教育的学校,其收费标准和办法应报所在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八条 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立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
第十九条 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地区,应有计划地取消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考试,小学毕业生可就近升入初级中等学校就学。

第四章 学 校
第二十条 在国家确定统一学制前,全省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学制。现仍实行的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学制可作为过渡学制。进行其他学制试验,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学校的设置、布局要合理,小学(含教学点、简易小学)的设置、合并、撤销,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告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学校(含完全中学初中部)的设置、合并、撤销,由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
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国营农(林)场、企业事业单位可单独或联合举办中小学校。凡已单独或联合办学的要坚持办好,不得随意撤销学校或缩小办学规模。
第二十二条 鼓励公民、社会力量以及华侨、港澳台同胞、外国友人捐资助学;鼓励公民、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要求兴办义务教育事业。
第二十三条 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使盲、聋、哑、弱智和其他残疾儿童受到义务教育。省应创办聋哑学校;有条件的市、县、自治县应创办特殊教育学校,或在全日制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
第二十四条 学校的场地,由所在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发给土地使用证书,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改作非教育之用。因特殊需要改作他用的,须报经所在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校舍、设备以及校办工厂、农场等财产。
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第二十五条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学校进行赌博、贩卖不健康书籍、播放不健康录像以及搞封建迷信活动。
禁止在学校摆摊设点和设置其他妨碍教学的设施。
第二十六条 普及一定年限义务教育地区的学校,在招生范围内不得拒收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入学。
学校应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学生流失。
第二十七条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选用经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或省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教科书。
学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得歧视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辅助教学。

第五章 教 师
第二十九条 教师必须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应热爱学生,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三十条 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小学教师应具有中等师范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初中教师应具有高等师范专科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和虽具备学历而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应组织其在职进修学习。对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专业合格证书;对考核不合格的,调离教师岗位。禁止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吸收、调入学校任教。
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具备规定学历或取得所任学科专业合格证书,经考核、评审达到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者,方可聘为一定职务的教师。
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干部也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三十一条 办好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并有计划地委托高等院校培训师资。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每年增拨的教育经费,应优先保证师范教育事业的需要。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保证山区、民族地区学校教师的数量、质量。
第三十二条 师范类毕业生分配时应按计划和原培养目标使用,不得分配到其他部门工作;确因特殊需要,需分配到其他部门工作的,须经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由接受单位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交付师范类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国家
所支付的费用,用作师资培训。
未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抽调或借调教师担任其他工作。
第三十三条 民办教师逐步实行工资制。其经费来源除国家补贴部分外,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各地应采取措施逐步使民办教师与当地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各地应建立民办教师福利基金,以解决民办教师福利待遇、医疗保健和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等问题。任教25年以上、被评聘为小学中级职务以上的民办教师,或任教30年以上、仍从事民办教师工作的,退休后,原享受的国家补助工资继续发给。

第三十四条 教师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保障教师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大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教师在住房、生活补贴、公费医疗等方面应与当地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在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班)任教的教师,应在前款基础上享受更优惠的待遇,具体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章 经 费
第三十六条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非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所需事业费和基建投资,由办学者筹措。
各级地方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应以上一年财政拨款用于义务教育核定的预算数为基数,应高于本年度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并保证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具体增长比例,由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制定。
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的机动财力应划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经费,应给予补助;中央和省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补助费,都必须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发展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办学者,必须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设施逐步达到国家、省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三十七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当地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用于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具体征收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条 实施义务教育的各类学校应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资金、物资和场地等方面扶持校办企业和校园经济。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勤工俭学收入实行免征或减征税收的优惠政策。勤工俭学所得收入,应主要用于扩大生产、改善办学条件。
第三十九条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教育经费应专款专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挪用、克扣。
禁止向学校乱摊派各种款项。

第七章 奖 惩
第四十条 对在义务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本办法,实施义务教育成绩显著的;
(二)积极捐资助学,发展基础教育事业贡献突出的;
(三)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各级人民政府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因工作失职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实施规划目标的;
(二)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求的;
(三)学校另立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的;
(四)拒收应在本辖区或本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让尚未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停学或退学的。
第四十二条 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吸收或调入学校任教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并将吸收或调入人员退回原单位。
第四十三条 未经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将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到其他部门工作,或未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抽调或借调教师担任其他工作的,必须限期纠正,并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四条 学生辍学,学校不采取措施解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因当地人民政府未采取有力措施,造成辍学严重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追究其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责任者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未经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改作非教育之用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不同情节,给予直接责任者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由其主管机关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财经纪律,侵占、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应追回款项,并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其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接受当地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的,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
第四十九条 单位或个人招、聘用应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辞退,并由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招、聘用单位或个人处以2000元至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营业,
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由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有关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校舍、设备和校办工厂、农场等财产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民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规定,报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海南省人民政府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12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 财政部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

1988年11月14日,国家教委 财政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是校办企业(含工厂、农场、商店、饮食、服务、修理等,下同)和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 加强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管好用好各种资金,对促进勤工俭学的发展,改善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作用。
各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勤工俭学财务工作的领导,要有一名主要负责人分管财务工作。各级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财务管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条 校办企业要设置财会机构或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单独设置帐目,独立核算盈亏,并根据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按时编报财务计划、会计报表,做好年终决算。
第四条 校办企业要实行财务岗位责任制,加强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搞好收益分配,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改革服务。
第五条 校办企业停办、破产、合并时,其各项财产和资金首先冻结,并登记造册,编制会计报表,由学校提出处理意见,经审计后报上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处理。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收缴和平调,不得私分或变相私分。
第六条 勤工俭学的财务管理,必须坚持增收节支原则。在生产经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讲究效益。
勤工俭学的财务工作,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国家有关的经济法规。
第七条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资金,主要依靠内部积累逐步解决。初办时期或临时发生周转困难时,教育主管部门可在本系统内适当调借教育事业费或商由财政部门和银行借贷解决。
第八条 各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勤工俭学发展基金,支持校办企业的发展。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九条 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小型企业为200元、中型企业为500元、大型企业为800元)以上的生产工具、设备、房屋、建筑物及生活设施,以及勤工俭学所占用的土地、山林和水面等均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 校办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有物、有帐、有卡,帐物、帐卡、帐帐相符,定期盘点、清查。对盘亏、盘盈、损失等,必须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校办企业的固定资产出售、调出、报损、报废,必须由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共同审查鉴定后,报请学校主管领导和勤工俭学主管部门批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或转让。
第十二条 校办企业在用固定资产,除地产外,均应按年计提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按月摊入生产成本。提取的折旧费、大修理基金与出售固定资产回收的资金和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等,必须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的大修理,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章 流动资金管理
第十三条 流动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购买原材料和燃料、低值易耗品、储备商品、支付工资、费用等开支的周转资金。
第十四条 校办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校办企业应按有关规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使用情况应作为考核校办企业效益指标之一。规模较大的校办企业,还可进一步实行储备资金、在产品资金、产成品资金和销售过程占用资金等的分项定额管理。
第十五条 校办企业必须加强库存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管理。建立健全计量、检验、收发、领退、保管和清查盘点等制度,防止丢失、损坏。发生亏损、丢失、损坏等情况,应查明原因,按规定经批准后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 加强结算资金的管理。各企业对暂收、暂付、应收、应付、备用金等往来款项,要建立必要的清算手续和制度,加速资金周转。

第四章 成 本 核 算
第十七条 校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加强成本核算,严格成本管理。要不断降低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废品损失,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各项费用支出,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第十八条 校办企业的成本开支范围及核算办法,按国务院颁布的成本管理条例和财政部颁发的有关实施细则执行。主要包括: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各种原料、材料、外购件、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工时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租赁费、废品损失费、企业管理费以及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等。
成本核算必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不得将基本建设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营业外支出等不属于成本范围的费用挤入成本。
第十九条 学校的各种经费支出,或学校使用校办企业的材料、产成品、加工工时及维修劳务等,都不得挤入成本,要按所耗料、工、费,合理计价冲抵当年应缴学校的教育事业基金。
校办企业与学校共用的水、电、暖等项费用开支,应由双方按实际消耗情况合理分摊。
第二十条 学校应加强对校办农场等农副产品的成本核算。对收获的农副产品要全部作价入帐,出售或自用要计价出帐,及时反映财务收支。
第二十一条 校办企业必须切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均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建立生产工时记录;制定和修订各项消耗定额;完善内部结算办法;企业内部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劳务供应,应建立厂内计划价格,并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和制度。
有条件的企业要按品种、按批量或按工号核算实际成本,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使成本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二十二条 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可提取假定工资计入成本。提取的假定工资交给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或作为校办工厂的周转金。

第五章 收益分配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勤工俭学收益,在保证发展生产的前提下,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员工福利及奖励。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少量统筹基金。
收益分配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及有利于事业和生产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二十四条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本着发展生产、培植财源的原则,正确处理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给校办企业留足生产发展基金,增强企业后劲。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及重大技术改造实施时期,应适当扩大生产发展基金比例;在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逐步扩大事业发展基金、师生福利和奖励基金的比例。
第二十五条 收益的使用
一、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中小学发展勤工俭学,开展业务活动及奖励。
二、教育事业基金主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员工福利待遇。
三、企业留利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条件、校办企业的集体福利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除国家明文规定外,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向学校或校办企业乱摊派款项。
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不得因学校有勤工俭学收入而减少应拨的教育事业经费。
第二十八条 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纳税和减免税收,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财 会 队 伍
第二十九条 校办企业财会人员要按财政部门规定配备并保持相对稳定。调动财会人员工作时,应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条 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会同财税部门有计划地培训财会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三十一条 校办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专业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凡符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的应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二条 校办企业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思想作风,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第七章 财 务 监 督
第三十三条 校办企业要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审计制度,杜绝不正当的开支和不正当的经济活动。
第三十四条 校办企业的财会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严格履行财务会计职责,对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直至反映到上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
各级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对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给予支持和表扬。
第三十五条 在实行经济承包、确立承包指标、核定奖惩等事项时,均应事先进行财务核算和内部审计。
第三十六条 校办企业负责人调离工作时,应先审计,后离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报国家教委、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通知

电力部


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8年3月9日,电力工业部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质量监造水平,加强电力设备监造单位的资质管理,规范电力设备监造市场,特制定《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请各单位依照执行。
电力设备监造工作十分重要,在选择设备供应的同时,必须通过招投标确定设备监造单位。在签订设备供应合同的同时,必须一起签订设备监造合同。这是保证电力设备制造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总结、提高监造能力和水平。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力设备监造单位的资质管理,进一步规范电力设备监造工作,保证设备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火电、输变电工程的国产主机及主要辅机设备以及主要装置性材料的监造资质,其它设备监造资质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必须是独立法人、有专门从事设备监造业务的机构。
第四条 监造单位的资质是指承担监造业务的单位应当具备的人员素质、人员数量、专业技能、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监造业绩、社会信誉和注册资金等。
第五条 电力设备监造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工程设备监造资质审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资质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电力部成套设备局。

第二章 监造单位资质等级标准
第六条 电力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等级分为全项设备监造甲级资质、全项设备监造乙级资质、专项设备监造甲级资质、专项设备监造乙级资质四种,标准如下:
(一)全项设备监造甲级资质
1.具有3年以上设备监造经历,已独立承担过并完成3个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火电建设项目的三大主机及主要辅机设备监造任务;已独立承担过并完成3个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变电项目主要设备和装置性材料的监造任务。
2.监造人员资格及人数:专门从事电力设备质量监造并具有相应专业职称、具有设备监造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人数不少于30人,其中从事监造工作5年以上的高级工程师不少于8人。
3.设备监造人员人数配置要求:
汽轮机监造人员不少于4人;锅炉监造人员不少于5人;发电机监造人员不少于3人;大型机械配套设备及电气设备监造人员不少于10人。所需专业配备必须齐全。
4.注册资金不少于200万元。
5.监造组织和质保体系健全。
6.技术装备、检测设备能满足3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变电项目主要设备和装置性材料监造工作的需要。
(二)全项设备监造乙级资质
1.已独立承担过并完成3个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上300MW以下(不含300MW)火电建设项目三大主机及主要辅机的设备监造任务;已独立承担过并完成3个220kV输变电项目主要设备和装置性材料的监造任务。
2.监造人员资格:专门从事电力设备质量监造并具有相应专业职称、具有设备监造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从事监造工作5年以上的高级工程师不少于3人。
3.设备监造人员人数配置要求:汽轮机监造人员不少于3人,锅炉监造人员不少于4人,发电机监造人员不少于2人,大型机械配套设备及电气设备监造人员不少于8人,所需专业配备必须齐全。
4.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
5.监造组织和质保体系健全。
6.技术装备、检测设备能满足1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220kV输变电设备和装置性材料监造工作的需要。
(三)专项设备监造甲级资质和专项设备监造乙级资质
专项设备监造甲级资质标准按照全项设备监造甲级资质中相应分项设备监造的要求标准执行,人员不少于10人,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
专项设备监造乙级资质标准按照全项设备监造乙级资质中相应分项设备监造的要求标准执行,人员不少于6人,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第七条 监造设备种类
1.甲、乙级全项设备监造单位监造设备种类:
汽机系统:汽轮机、给水泵、冷凝器、高、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及水箱、凝结泵、循环水泵等等。
锅炉系统:锅炉、磨煤机、大型风机、电除尘器等等
电气系统:发电机、变压器、大型电动机、GIS、SF6组合开关等等
化水系统:化水设备
煤场设备:翻车机、斗轮堆取料机、大型卸煤设备等装置性设备材料
2.具备全项设备甲级资质的监造单位可以进行任何等级的机组(含送变电)设备监造;具备全项设备乙资质的监造单位只能进行单机300MW(不含300MW)以下,送变电220kV及以下的设备监造;甲、乙专项设备监造单位只能监造批准的范围。监造单位承揽监造项目时不得越级或超越范围。

第三章 监造资质审查
第八条 申请电力设备监造的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
1.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申请表(附件一);
2.监造单位章程、营业执照、验资报告;
3.技术装备情况表、验资证明、财务报表、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
4.质保体系;
5.监造业绩:由建设单位或工程的上级主管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
6.其他需要出具的证明、资料。
第九条 监造单位的资质实行申报和审批制度。申报单位填写《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申请表》并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上报部资质审查办公室,部资质审查领导小组负责审批。在审批资质证书时,核定监造设备范围。
第十条 经审查合格的监造单位,由部资质审查领导小组颁发《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证书》。《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证书》正本一份和副本两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监造单位按照《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证书》所核定的监造范围进行监造。
第十二条 监造单位发生分立、合并时,应在分立、合并后三个月内向监造资质管理部门办理资质注销手续,并根据本规定重新申请新单位资质。
第十三条 监造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等,应在变更一个月内到监造资质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租、转让、出卖《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证书》。

第四章 监造单位的资质管理、监督
第十五条 申请资质证书的单位,必须将资质审查申请报告,按隶属关系由主管机关签署意见后,报电力工业部电力工程设备监造资质审查管理办公室。
第十六条 监造单位的资质等级由电力部设备监造资质领导小组每年审核一次。对于达不到原定资质等级标准或因监造单位的责任所监造设备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单位,资质管理部门将降低其监造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监造单位连续两年未承接监造任务,资质证书自动作废。
第十七条 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业绩等已达到高一级标准的监造单位,可在核定资质等级时申请升级。
第十八条 未取得监造资质的单位不得承担电力系统设备监造业务,电力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相应设备监造任务。
第十九条 已领取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为无证单位或个人提供证书和图章,不得超越核定的范围承揽监造业务,违者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直至吊销资质证书。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电力工业部资质审查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格审查申请表
申报单位:--------------------
申请等级:--------------------
负责人:----------------------
制表人:----------------------
电力工业部
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格审查办公室
19 年 月制
说 明
一、表列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不够的可加附页。
二、本申请表填报两份,一律用钢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
不能涂改。
三、本申请表经申请单位盖章,负责人、制表人签字后有效。
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基本情况
--------------------------------------------------------------------------------
| 单位名称 | |
|--------------|------------------------------------------------------------|
|批准机关 | |批准时间 | |
|--------------|----------------------|--------------|--------------------|
|营业执照号 | |税务登记号 | |
|--------------|----------------------|--------------|--------------------|
|法定代表人 | |注册资金 | |
|--------------|----------------------|--------------|--------------------|
|单位办公地址 | |邮政编码 | |
|--------------|----------------------|--------------|--------------------|
|联系电话 | |传真 | |
|----------------------------------------------------------------------------|
| 本单位人员基本情况 |
|----------------------------------------------------------------------------|
| 人数 | 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初级职称 | 其他 |
| |----------------|--------------------|----------------| |
| 合计 |高工|高经(会)|工程师|经济师(会)|助工|助经(会)| 人员 |
|--------|----|----------|------|------------|----|----------|--------|
| | | | | | | | |
|----------------------------------------------------------------------------|
| 本单位从事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工作的主要业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级 | |
| 主管 | |
| 机关 | |
| 对监 | |
| 造单 | |
| 位业 | |
| 绩的 | |
| 评语 | |
|(盖章)| |
| | |
| | |
| | |
------------------------------------------------------
附表一 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机构设置一览表
------------------------------------------------------------------
| | | | 职工人数 | |
|序号|处(科)或部|负责人|--------------------|主要职责分工|
| | | |小计|其中:专业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 | |
| 监造 | |
| 等级 | |
| 及设 | |
| 备名 | |
| 称 | |
| | |
|--------|----------------------------------------|
| | |
| 上级 | |
| 主管 | |
| 机关 | |
| 对申 | |
| 请单 | |
| 位的 | |
| 意见 | |
|(盖章)| |
| | |
|--------|----------------------------------------|
| | |
| 资格 | |
| 审查 | |
| 办公 | |
| 室的 | |
| 审查 | |
| 意见 | |
| | |
|--------|----------------------------------------|
| | |
|审定结果| |
| | |
------------------------------------------------------
附表二 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人员名单
------------------------------------------------------------------------------------------------
| | | | | | | 授 予 | |
|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何年何校(院)毕业 |所学专业|----------------|职称证书编号|
| | | | | | |职称|单位|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三 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已完成监造项目一览表
--------------------------------------------------------------------------------------------
| |项目名称|项目|监造设备| 投资(万元) |监造项|监造项目|是否派过 |
|序号| | | |--------------------------| | | |
| | 及规模|类别| 名称 |总额|设备费|设备监造费用|目形式|起讫时间|现场服务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项目类别”系指新建、扩建、技改等;
2.“监造项目形式”系指是否为联合监造及联合监造单位的名称等;
3.每个项目都应有相应的监造协议(合同)作为附件一同报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